觀測
地面氣象觀測資料
提供全臺人工氣象站、合作站及自動站氣象觀測資料,包含測站氣壓、溫度、相對濕度、風向、平均風速、陣風風速、降水量、日照、日最高溫、日最低溫、紫外線指數。
應用範疇
防災應用、研究統計、查閱資料、資訊展示
雷達整合回波圖
此圖資係整合本署多部雷達之回波資料後繪製而成,其涵蓋範圍包涵臺灣本島、金門、馬祖以及鄰近海域。其中回波強度與大氣中降水粒子的大小、形狀、狀態以及單位體積內粒子的數量有關。一般而言,所顯示的回波越強,表示其對應的降水強度也可能越高。
應用範疇
防災、天氣監測
雷達整合回波資料
此資料係整合本署多部雷達之回波資料後產製而成,其涵蓋範圍包涵臺灣本島、金門、馬祖以及鄰近海域。其中回波強度與大氣中降水粒子的大小、形狀、狀態以及單位體積內粒子的數量有關。一般而言,所顯示的回波越強,表示其對應的降水強度也可能越高。
應用範疇
防災、天氣監測
衛星雲圖
中央氣象署接收日本地球同步衛星Himawari之觀測資料,並依照其觀測數據繪製衛星雲圖。該衛星位於赤道上空約36000公里的高度,其繞行地球的週期為24小時,與地球自轉時間相同,因此可以與地表維持在相同的相對位置上,適合長時間觀測東亞及西太平洋區域的天氣狀況。<br>衛星雲圖主要用於分析研判之用,可根據使用者需求選擇不同的頻道、色階、範圍等,而有多種呈現方式,分析前建議使用者先了解該雲圖之特性與適用範圍。本資料提供全球、東亞及台灣地區之各式紅外線及可見光衛星雲圖。<br>(1)紅外線雲圖:反應雲頂溫度特性。白色代表雲頂溫度低,顯示雲發展的高度很高;反之則為雲頂溫度高,即雲的發展高度低。<br>(2)紅外線色調強化:基礎資料為紅外線雲圖,但是對不同溫度疊加不同的顏色,以突顯天氣系統的結構,有利於對流胞發展過程之分析。<br>(3)可見光雲圖:反應雲頂反射特性。白色代表雲層的厚度大;反之則為雲的厚度小。須注意可見光的能量來源來自於太陽,因此夜間區域無法使用該雲圖。
應用範疇
天氣監測、天氣分析
衛星資料
中央氣象署接收日本地球同步衛星Himawari之觀測資料,該衛星位於赤道上空約36000公里的高度,其繞行地球的週期為24小時,與地球自轉時間相同,因此可以與地表維持在相同的相對位置上,適合長時間觀測東亞及西太平洋區域的天氣狀況。本資料提供東亞地區紅外線亮溫資料及可見光反照率資料。<br>(1)紅外線亮溫資料:反應雲頂溫度特性。數值代表雲頂的溫度,可間接代表雲發展的高度。其數值愈低,表示雲發展的愈高。<br>(2)可見光反照率資料:反應雲頂反射特性。數值表示雲頂反射來自太陽輻射的比例,其數值愈高表示雲層的厚度愈大;反之則為雲的厚度小。須注意可見光的能量來源來自於太陽,因此夜間區域無法使用該資料。
應用範疇
雲頂溫度分析、反照率分析、雲區判定等
閃電落雷觀測資料
提供全臺範圍閃電觀測站閃電落雷觀測資料,包含過去1小時內閃電定位經、緯度,閃電發生日期、時間,閃電種類為雲間閃電或雲對地閃電,以及閃電電流強度等資訊,以Google Earth KMZ檔案方式呈現地理圖資。
應用範疇
防災應用、研究統計、查閱資料、資訊展示
大氣物理觀測資料
(1)提供氣象署部分人工氣象站雨水酸鹼度值資料。<br>(2)提供氣象署人工氣象站每日紫外線指數最大值資料。<br>(3)提供臺北站臭氧總量觀測各種統計資料,臭氧總量即假定垂直氣柱的臭氧全部集中起來成為一個純臭氧層,此臭氧層在標準狀況之下來測量臭氧總含量,厚度為千分之一公分時定義為一個陶伯森單位(Dobson Unit, 簡稱D.U.)。
應用範疇
研究統計、查閱資料、資訊展示
地球物理觀測資料
地下水:中央氣象署地震地下水觀測網即時水位與氣壓觀測資料。<br>地電:中央氣象署地電觀測網即時地電觀測資料<br>地磁:中央氣象署地磁觀測網即時磁力觀測資料。<br>電離層:臺灣地區上空電離層全電子含量數值。
應用範疇
分析研究、查閱資料